喜报!我校4项成果获第十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6发布时间:2024-10-21


近日,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

 我校共4项成果获奖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项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于1987年设立,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发展而设的政府奖,已成为首都社科领域权威性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金名片”。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已举办十七届,共表彰优秀成果3579项。

一等奖成果(1项)

隋岩《网络叙事的生成机制及其群体传播的互文性》

该文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21年第5期。

传统的叙事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网络叙事的复杂性。该文以此为研究选题,提出网络群聚叙事的“事件相关体”“文本集合体”和“具体文本”三分法,突破了传统叙事理论“故事”“话语”二分法,也超越了广义叙述学“底本”“述本”二分法。同时,该文结合多个学科的理论,深入分析了网络群聚叙事的互文性机制,进而提出了网络文本的意义共建系统和阐释系统,也由此揭示了网络传播不可控风险的根源。总体而言,该文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既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传统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更拓宽了网络群聚叙事传播研究的空间和视野。


二等奖成果(3项)

张未然《基于认知形态学的汉语类词缀构词研究》

类词缀比词缀多,被认为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本书借助认知形态学理论框架,从类词缀构词的语义范畴化、认知域分布和类词缀对项的构词识解三个方面,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系统分析考察,以解决类词缀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如何对类词缀的内部语义分化进行系统描写、近义类词缀构词时对词基有何不同的选择限制、如何解释类词缀发生构词重合的差异等。

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借助认知形态学系统研究了汉语类词缀的构词规律,为后续汉语构词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范式;加强了近义类词缀的构词差异对比,从语义和认知角度丰富了汉语词汇比较研究;挖掘了汉语类词缀构词规律的深层动因,提高了构词研究的阐释力和解释性。


李继东 董城 刘东建《首都多了群“社区新闻发声人”——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丰台启示》

该报告是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光明日报社联合调研组开展相关专题调研成果的结晶。报告聚焦区域融媒体中心如何解决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通过调研丰台区探索建立的“社区新闻发声人”实践,发掘富有引领性、创新性、推广性的基层经验。

该报告获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被《光明日报》等媒体和期刊刊发。该成果为挖掘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意义做出了新探索,有助于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有益的探索。


杨悦《突出文化属性,进一步提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运营水平》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建设与运营水平提升问题。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其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点。北京市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对长城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大量工作。然而,国内对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微观问题的深入探讨。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北京长城的独特性及其在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实地调研揭示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文化精神挖掘不足、监管协调困难、周边带动作用有限等。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思路和对策,如加强文化挖掘、优化管理架构、推动乡村振兴、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等。研究成果不仅为长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其他大型城市周边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示范。

下一步,我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推动有组织科研,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