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剑平副校长参加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79发布时间:2025-04-13

(通讯员 张亚娜 刘明君)4月10日,以“智汇雄安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出席会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树锋、数字媒体技术系主任杨成参加会议,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系主任张亚娜在大会做《视听内容智能生产服务平台》成果发布。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大会推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生态机制。由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场景开放,高校输出原创技术,企业对接产业化需求,投资机构注入资本活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则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撑。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10所北京高校的14项前沿科技成果重磅亮相。这些成果覆盖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彰显了高校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在高校科技成果发布环节,张亚娜教授对我校《视听内容智能生产服务平台》项目进行推介并重点展示了“智拍”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包括面向演艺、访谈、会议直播的智能导播系统、大模型支持下的即时图文新闻内容生成系统、人脸表情和人体姿态的亮相帧智能检测技术以及基于细粒度音画对齐的智能剪辑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长远布局设计了视听内容智能生产服务平台,从“智拍”、“智作”和“智审”三大部分展开研究,目标是在AI赋能下重塑视听内容生产流程,兼顾低门槛和专业性,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无人化自主生产。  

该项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院科研团队在智能视音频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以及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政策的精准扶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将持续不断地在AI赋能媒体内容生产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构建完整的媒体内容智能生产服务体系,惠及广电、文化、教育等多领域视听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柴剑平在大会期间接受河北电视台专访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转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各学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在AI赋能视听内容生产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视听内容智能生产服务平台》首创"智拍-智作-智审"全链条技术体系,从智能拍摄,智能导播,智能剪辑,智能制作,智能审核等部分展开,利用AI技术赋能视听内容生产,同时兼顾低门槛和专业性,推动视听生产从人工密集型向AI自主化转型。平台将在演艺场景的智能导播,面向直播场景的图文新闻生成和短视频的智能剪辑等应用场景落地。

本次活动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商务厅,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工信科技数据局、公共服务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国雄安集团联合主办。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